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
【打印】
【页面调色板
】
发布时间:2018-06-20
"火光霞焰榴石繁,婀娜多姿枝上悬。待到中秋新月圆,红腮笑破庆团圆。"6月19日,在南召县崔庄乡张村锦晟公司软籽石榴基地,经理王军带领村里群众在石榴园除草、疏花。放眼望去,石榴基地青山叠翠,层林尽染,花香沁人,美景入画。
南召县崔庄乡引进南阳两家客商投资2600万元,在张村、枣庄村流转荒坡3000余亩,连片栽植石榴12万株,建起南召县锦晟红灯笼和丁丁红软籽石榴基地。秉承"投资农业、反哺农民、扶贫济困"的经营理念,企业采取流转土地获租金,安置就业领薪金,入股分红赚股金,带动帮扶周边"三金"农民115人,年人均增加收入8000元。
"生态高颜值,发展高质量。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,更是老百姓致富的'绿色银行'。青山常在,绿水长流,让老百姓一睁眼就有一种获得感;苗木葱郁,药果飘香,让老百姓在田园里劳作就有一种幸福感。融入绿色发展基因,倾力发展绿色产业,让群众获得最根本、最长远的利益。"南召县崔庄乡党委书记王维元深情地说。
培育生态产业 让青山绿水淌金流银
崔庄乡位于南召县北部,距南召县城5.5公里,全乡辖25个行政村、299个村民小组、4.2万人,其中,贫困人口1543户、3423人。全乡总面积313平方公里,其中,林地面积40万亩,耕地面积2.2万亩,形成了"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"的基本格局。
"出路在山、希望在林",良好的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。近几年来,崔庄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,强力实施生态兴乡战略,积极制定"三·三"生态发展目标,即实施"保水工程",实现水清岸绿,鱼翔浅底;实施"护山工程",在广袤的荒坡上大力发展中药材、林果业,让荒山淌金流银;实施"造林工程",大力营造用材林、经济林,发展乡村旅游业、林下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业,走出一条山区乡镇转型发展、脱贫攻坚的新路子。
崔庄乡致力于培育六大生态产业基地:稻谷田农综开发、鑫林源高效农业、银河虎山生态农业、百万庄苗木花卉、金河湾农场,涌现了回龙沟、猿人山等乡村旅游,逐步壮大高效农业、现代养殖、苗木花卉、中药材、精品水果等特色农业,实现乡域内水质净、清、新,山上药、果、金,林下游、养、菌的良好生态,实现宜人宜居、富乡富民的目标。
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是山区群众对经济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期待。崔庄乡地势北高南低,高山、丘陵呈阶梯状分布,狮子河、古路河、回龙沟河纵贯南北,河流纵横,乡党委、政府审时度势,顺势而为,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在海拔700米以上的7个行政村,培育发展种植猪苓、天麻、山茱萸、连翘等天然道地中药材,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;依托广阔的山场优势,培育发展山羊养殖,年存栏突破10万只;依托河川土地肥沃、浇灌便利的优势,发展以玉兰、女贞、五角枫为主的苗木花卉,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;以轮伐柞木的树枝为原料发展食用菌,年产值突破100万元。充分利用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,覆盖全乡25个行政村,带动500名贫困劳动力稳固就业、稳定增收。
崔庄乡以生态为名片的旅游业正蓬勃兴起,猿人峡谷漂流、百尺潭景区软硬实力全面提升,声名远播,游人如织;秀龙潭、圣垛山、沟漫山、九江河等自然景点逐步开发,形成处处是景点、村村有景观的发展格局,一个集生态休闲、农业观光、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华丽绽放,目前全乡星级农家乐宾馆突破100家,年旅游接待能力20万人,解决20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、致富。
打造田园综合体 激活生态农业"一池春水"
为引进外地资本投资农业,崔庄乡党委、政府用足用活引进人才、招商引资政策,从搭建平台、政策扶持、激励措施、荣誉表彰等方面营造宽松环境,吸引外出"游子"反哺家乡创业。
在广州经商多年的崔庄乡王庄村成功人士魏家安在乡情亲情感召下,2013年投资5000万元,利用老家"天然药谷"的优势种植中药材。他改造坡耕地,成立大鑫丰中药材种植农业合作社,建成4000亩绿色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,昔日荒山变成"金银滩"。
2016年,魏家安又投资1.2亿元建设30万只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。他购置全自动化养殖设备,鸡舍粪便通过地下传送带直接输送到有机肥生产车间,采用欧洲先进的耗氧发酵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,制成有机肥,除供应本公司4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用外,还销售给附近蔬菜、林果种植大户作为优质肥料,既净化了周边环境又节约了企业成本,实现一举双赢。
崔庄乡马良村吸引天津客商投资兴建河南稻谷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,流转土地1000余亩,形成30万袋袋料香菇种植基地、3万平方米温室大棚设施农业、400亩花卉苗木基地的产业规模。2018年种植袋料香菇25万袋、栽植20万棵标准化玉兰、5万棵五角枫、1.5万棵月季、600余棵红梅、1000余棵紫叶稠李、70余亩观赏荷花池,初步建成一个集生态高效、旅游休闲、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。
目前,崔庄乡引进外来客商投资建成马良稻谷田农综开发、鑫林园高效农业、丁丁红软籽石榴、百万庄苗木花卉、银河虎山中药材种植、金河湾农场等六大产业基地。六大基地共流转荒山荒坡2.2万亩,年租金突破800万元;形成了温室蔬菜、中药材种植、标准化鸡蛋生产、苗木花卉、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板块,年产值突破2.6亿元,转移带动11个村、1200名劳动力,其中,贫困户劳动力700人,年户均劳务收入8000元以上。
决胜脱贫攻坚 生态红利带富众乡邻
"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我们呵护绿水青山,发展生态产业,走出一条由荒变绿、由绿变美、由美变富的道路,让群众赢得实实在在生态红利,从绿色产业中尝到致富的甜头,看到了脱贫的希望。"崔庄乡乡长陈震说。
该乡探索实施"资产收益"、"返租倒包"等带贫模式,把农户零星的土地统一流转给涉农龙头企业,既实现规模化种植又让土地保值增值,把贫困户动员组织起来参与产业发展,实现"捆绑发展,利益共享"。他们坚持"山上建基地、山下搞加工、山中兴旅游"的产业发展之路,做到"来料加工上山、绿色农产品下山、城市游客进山",群众收入持续增加,实现"生态富民"。张村贫困户王文俊患胃病多年,两个孩子在家上学。他不仅利用5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到锦晟公司,而且夫妇俩长期在锦晟公司石榴园务工。2017年夫妇俩务工收入和入股分红累计4.2万元,改造了家里老房子,购置了摩托车和家用电器。
秉承"发展经济、壮大产业、带富乡邻"的宗旨,河南稻谷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以来累计支出1500万元,用于兑付马良村、草庙村11个村民小组的土地流转租金400元,支付马良村、草庙村、枣庄村2200多名劳动力的务工工资1100万元。马良村贫困户王德军,全家5口人,家庭负担沉重。她与马良稻谷田农综开发公司签订劳务合同,长期在温室大棚蔬菜地里从事除草,年务工收入2.2万元,家庭收入保持稳定。产业发展夯实脱贫根基,拓宽群众致富门路。据统计,该乡六大生态产业基地年实现产值2.2亿元,直接安排贫困户800户务工就业,年户均实现收入8000元。
压题照:位于马良村的河南稻谷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型农业综合体
稿件来源:南阳日报-南阳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