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
【打印】
【页面调色板
】
发布时间:2018-05-28
【中原经济网讯】(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廖涛 杜丰)4月11日,在南召县南河店镇郭营村千亩苗圃基地,6个村民小组、72名群众忙碌地栽种中药材黄精,有的挖沟,有的栽植,有的浇水,分工协作,配合默契,中午大伙在村里集中搭伙用餐,当天按照生产计划栽种3万棵黄精苗。58岁的贫困户李松仁春季以来一直苗圃地里忙活,他把家里1亩多耕地流转给锦宇园林公司,自己每天在苗圃基地里务工,清明节前后他与乡亲们一起起早贪黑为锦宇公司栽种中药材黄精。
南召县锦宇园林有限公司经理张来根说:"我们采取'公司+合作社+种植大户+农户'的模式,在郭营村流转土地700多亩,其中流转21户贫困群众耕地和荒坡地,栽植元宝枫、玉兰、巨紫荆苗木,林下全部套种中药材白芨、黄精、蒲公英。至目前我公司已投资700万元栽植各类苗木18万株,栽种中药材480亩,规划把郭营村群众的房前屋后、沟沟坎坎全部栽植苗木,实行围村造林,建成'村中有林,林在村中',带动贫困群众依靠种植名贵苗木和中药材脱贫致富。"
南召县乔端镇穆老庄村地处海拔1206米的伏牛深山区,是全县重点贫困村,全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散居在深山里。穆老庄村贫困户张保才享受到中药材种植带来的"红利"。张保才原来种植杜仲300亩,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给南召县金蕾农业科技公司获得150000元。去年春季,他家采摘、购销一批杜仲花,以每斤5元的价格卖给南召金蕾公司,共计收入480000元。"自从南召县金蕾公司与俺村签订结对帮扶关系后,公司新上杜仲精深加工项目生产杜仲雄花茶,与村里48户贫困户签订杜仲原材料购销协议,保底包收农户的杜仲花、皮、籽和叶子,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500元。原来一文不值的杜仲花和叶变成香饽饽,群众实现'摘金采银',脱贫致富有门路、有希望、有盼头啦!"村党支书记王志明兴奋地说。
南召县双赢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小店乡4个行政村1.3万亩土地,在小店乡投资3200万元建立万亩辛夷基地,栽植绿色道地中药材辛夷60万株。利用基地自身资源优势,采取统一供苗、统一管理、统一回购的办法,发挥辐射带动作用,示范带动36户贫困户种植辛夷苗木180亩,年户均受益12000元。依靠中药材种植山区贫困群众在"穷山沟"里找到一贴"钱"途光明的致富良方。
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技术、缺资金等"软肋"问题,南召县按照"公司+基地+农户"的产业扶贫模式,组织帮扶企业与贫困农户签订经营生产合同,采取统一供种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收购产品的方式,群众以土地、人工入股,只管种植药材,公司负责回收,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固收入。河南联源生物有限公司在深山区建立伏牛山石斛、白芨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,动员吸纳6个乡镇、334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,公司免费提供中药材种苗和技术指导,前3年保底支付贫困户1.2万元分红,中药材种植成熟后按照保护价收购,公司与农户按照四六比例进行分成,每亩最低纯收益4万元。南召县宝天曼药业有限公司免费向所帮扶的云阳镇白行村28户贫困户提供洋姜种苗,采收后以高于市场10%的价格全部回收,实现贫困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。
同样,南召县银河虎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崔庄乡马良村流转荒坡1.2万亩,栽种连翘30万株,桔梗130万株,皂角60万株。村里不少贫困户当起"三金农民":公司流转全村22户贫困户流转450亩土地,让荒山变废为宝,贫困户土地租金收入9万元;实现产业带动,由公司统一整地、统一供苗、统一管理、统一收购价格,11户贫困家庭参与产业经营,用财政扶贫资金入股,每户年均股金分红2万元;该公司安置贫困户劳动力53人,年支付工资40 万元,年人均薪金5000元。
南召县设立中药材发展办公室,制定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,鼓励贫困群众利用山地、林地、荒地种植市场前景好、发展潜力大的名贵道地中药材,支持药企、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、整体承包、订单销售、股份合作、利润返还等形式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强化产业扶贫的联贫带贫作用,建设大宗、道地中药材标准化、规模化生产基地,目前已建成辛夷、杜仲、连翘、猪苓、石斛、白芨、黄精等10个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,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10余家,带动53个村1300余户,户均年增收5000元。
南召县大鑫丰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500亩,建设白芍、栀子、丹参、连翘等中药材立体种植基地。合作社投资5000万元栽植栀子10万棵、连翘20万棵、丹参30万棵、白芍20万棵。合作社积极与贫困户联姻,采取"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"模式,实行统一整地、统一供苗、统一管理、统一回收的方式,带动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,安置贫困户到基地务工,多重措施叠加保障贫困户有稳定收入。去年合作社安置周边4个行政村的63贫困户、68名劳动力到在合作社务工,支付劳务报酬40多万元,年人均增收5000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