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
【打印】
【页面调色板
】
发布时间:2018-06-21
中新网河南新闻6月20日电 6月19日,记者在南召县青山生态柴鸡养殖基地看到,成群的乳白色柴鸡在茂密的柞树林下悠然觅食,几十个乡亲手提篮子,在漫山遍野的沟沟坎坎里觅拾鸡蛋。
南召县青山生态柴鸡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,董事长曾凡玉原是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空乘人员,就是常说的"空姐"。
"当时,父母希望我回到家乡恋爱、结婚、成家、立业,能够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。2011年我辞掉了令人羡慕的空姐工作,经媒人牵线撮合,和邻村的小伙陈真'闪婚'。婚后,夫妇俩一起到山东、陕西、湖北等考察养殖业,经过3年学习考察、市场调研,2015年在家乡创办起了南召县青山生态柴鸡养殖有限公司。"曾凡玉向记者讲述创业初衷。
考察学习养鸡技术后,曾凡玉回到家乡南召县白土岗镇白龙村,流转6000亩山林,开始了她散养柴鸡行动。秉承"回归大自然,崇尚原生态"的宗旨,曾凡玉坚持原始、传统的养殖理念,推行柴鸡野外散养,一家人动手孵化、驯化纯种土鸡,让土鸡在天然柞树林中自然生长、自由觅食,白天觅食青草、橡子、虫子,晚上栖息在树枝上蒸日上,日产柴鸡蛋1.5万枚,每枚鸡蛋售价价近3元,市场仍然供不应求。
曾凡玉说,创业实在不容易,好在她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"养殖基地建成后,漫山遍野的山鸡蔚为壮观,然而鸡蛋无人问津,销路却成了'拦路虎'。每天捡回上万枚鸡蛋,看着满屋滞消的鸡蛋,那些新鲜光洁的鸡蛋慢慢的失去变黑、变臭,心里焦灼不安,常常食不甘味,夜不能寐。"曾凡玉回忆着创业过程中"成长的烦恼",神情凝重地说。"散养在山上的鸡子,有很多天敌,经常被野猫、黄鼠狼、蛇咬死,平均每天要死二三十只,投放的每批鸡苗约有15%的鸡子不幸夭折。"
为打开市场销路,曾凡玉自费租赁大巴车到周边县区邀请经销商到基地实地考察、免费品尝鸡蛋和柴鸡,考察完后免费赠送柴鸡和鸡蛋,让他们回去试销。她探索利用会员制方式推广市场营销,目前拥有1500家会员,会员一次性缴纳年费,购买鸡蛋实行打折优惠,定期为全国各地会员快递邮寄新鲜的无公害鸡蛋。凭着诚信和优良的产品品质,她的朋友圈越来越大,客户群越来越多,销售量也与日俱增。
曾凡玉说,也许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要想成功,就得接受挫折的考验。在去年,夏季遭遇的山洪突袭,冬天遭遇的暴雪倾轧,接连的打击让她差一点儿都坚持不下来了。
2017年7月5日,暴雨突袭南召县白土岗镇,养鸡的山上,滚滚洪水排山倒海肆虐而来,咆哮的洪流摧毁着山谷里的鸡舍,3多万只柴鸡瞬间淹没在激流里,被洪水无情的冲走。巨浪席卷了养殖基地,厂房、鸡舍被洪魔蹂躏的面目全非,基地仓库里3万多枚鸡蛋被洪水浸泡,受潮腐烂变质。灾后,曾凡玉粗略统计,洪灾造成损失达到100万元。
2017年底,一场暴雪又把养殖基地的仓库压坏,仓库里2万多枚鸡蛋被冻坏,大雪封路,鸡蛋无法销售。那些天,基地停水停电,陷入瘫痪状态。曾凡玉一家人住在山坳里,井水结冰,泉水断流,无奈只好化雪水做饭,那段日子过得十分凄惨。
"好在都坚持下来了",曾凡玉苦笑着说。
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在经营过程中,曾凡玉看到家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想要脱贫致富,却面临无门路、无技术、无资金的困境。带领乡邻致富,让大家共同受益,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已的智慧和力量。萌生这一念头后,曾凡玉主动和白土岗镇政府联系,制定结对帮扶方案,签订带贫协议。她采取代养、领养和入股分红、安置务工等形式帮带贫困群众,雇佣附近乡邻到养殖公司务工,贫困户每年人均务工收入2万元。她与该镇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定向带贫协议,182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。
在曾凡玉的辐射带动下,该镇建立起了7家生态柴鸡扶贫养殖基地,全部加入了专业合作社,年存栏土鸡3万只。2018年,曾凡玉又流转2万亩山林,计划带领200家贫困户走上致富路。 (王祎 齐国占 廖涛 杜丰)